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

镇爆车的演变

镇爆车的演变

上小学时,我并没有想过新加坡以前会出现大暴动。学了历史后,才知道新加坡在1950年和1955年真的有发生过这类的事情。在这本书里《狮城往事》里又说起了这两件事,但是我并不知道有镇暴车这一回事。。。

镇暴车一共改了两三次,就为了这两件暴乱事件,真不可思议!没想到这两件暴乱事件严重到要把镇暴车给改了。经过1950年玛丽亚事件后,镇暴车经过了第一次改良。

可是后来在1955年又发生一次大暴动:福利巴士。我认为第二次的大暴动比较严重。人们用石头,瓶子,罐头,来砸警员已经相当危险了,如果砸死人怎么办?但是在这第二的暴乱事件中,人们却用滚烫冒烟的热水淋在警员身上!这也太过头了吧?!我其实也挺可怜这些警员,他们不止要阻止暴动恶化,还得被石头砸到,热水淋得一身。被淋得一身的警员发出哀号惨叫声,光想象就让人惊心动魄。经过这一次的教训,警方再将镇暴车进一步改良,车厢几乎成为密封的结构,这样连水都不会泼入车里。
1955年大暴动

所以呢,每年7月21日是新加坡的宗族和谐日。虽然7月21日并不是这两次的暴乱事件发生的时候,但是宗族与宗族之间还是要尊重对方的。如果每个人都互相尊重对方的宗族,这种暴动事件就不会发生了。就看看如今,新加坡还是一个和平的国家,再也没有大暴动发生过,那就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维持这“和平”吧!


忿怒的马来人放火烧洋人的汽车
1950年玛丽亚大暴动,
18人死,173伤
在1955年的大暴动,警方也受到袭击
4人死,31伤

百家衣。破瓷。锈刀

百家衣。破瓷。锈刀

日治时期,衣服尿湿了,放在太阳下晾干,再穿回身上。读到这里我不禁觉得恶心。但是有什么办法呢?我也了解当时的状况,人们根本没有钱买衣服。连吃喝都难保,更不用说有钱买衣服了。因为日军夺走了当时所有布铺洋服店,市面上买不到布,人们的衣服一直会破,他们只好想办法解决这问题。

根据《狮城往事》,三四岁的小孩子除了身上穿的那件衣服,并没有另一件来替换。我一直在想,他们怎么能忍受得了身上脏兮兮的呢?我去露营两天没洗澡就已经感到非常难受和不自在了(有一种很恶心的感觉),他们的衣服几个星期没洗不会觉得难受吗?即使他们有洗澡,但穿回同样,长久以来没有洗过的衣服,不就是等于白洗了吗?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姐姐时,我姐姐告诉我,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办法,衣服破了就拿去补,补完后还能勉强穿穿。他们就是这样过着日子的。听完后,我才发觉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,心一阵痛。。

肥皂也用得很省?!我不禁吃了一惊。我一开始以为在那个时代人们都可以买得起肥皂,看来我错了呢。我在读这篇文章时,我母亲在我身边一起陪我读。她告诉我,当时的肥皂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用的香皂,而是普通的肥皂。听我的母亲口中说,人们当时用同一个肥皂来洗衣服和洗澡,但很少用肥皂来洗碗碟之类的东西。哈,我又学到了新的东西了!

看来过去与现在还是有东西是一样的呢。没想到过去人们也有环保意识,遗弃的罐子瓶子都有人来拾回家。虽然现在也是有人有环保意识,但是并没有像以前的人主动地去拾起路边被人遗弃的汽水罐和瓶子。我是这么觉得,如果有学生主动去捡罐头,他们也不是情愿的。我发现,现在能自己主动,心甘情愿地去捡瓶子和罐子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呀!我们真的应该像过去的人学习!


人声乐声 声声入梦来

人声乐声  声声入梦来
在读《狮城往事》之前,我以为日治时期的那段日子,人们只有番薯之类的食物吃。可是读完那本书后,出我预料,那时候的人可会享受呢!从没想过,那个时候已经有美味可口的小蛋糕了以及各种各样的粥,也有我最喜欢的福建炒面呢!我真的很想回去那个年代,看看那个时候的巴刹有多热闹!

读到一半,我一直在想什么是“揾食”。后来我才明白。作者描述得十分生动,我能靠想象力来想象当时乞丐怎样打扰食客。我想,这些乞丐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,才会做出如此的事情。说实话,如果我是其中的食客,我也会感到很懊恼。


现代与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差别。我妈妈又跟我分享过,以前在巴刹外面有许多小摊子,摆卖许多日常用品,但现在想在巴刹外面找小摊已经很难了。反而,在百货公司就有我们全部需要东西。


1966年12月24日,珍珠巴刹已成历史了。我不仅感到失望,一个好好的巴刹就被一场火给烧成废墟了。真令人感到惋惜!
当时的珍珠巴刹


铁蹄下何以求饱?

铁蹄下何以求饱?

我从来都没想过,日治时期的日子那么不好过。在学校里上历史课时,老师有分明跟我们班说过,在日治时期,人们所吃的东西都不是“正餐”。读了《狮城往事》后,我才恍然大悟,日治时期的生活情况比我想象中还要糟啊!


日治时期,人们没东西吃,
有番薯吃阴茎不错了!
正如《狮城往事》里所写的,米里面掺杂着碎石子等和濡濡而动的大虫小虫以及会飞的谷蚜,光想像这画面都令我叫恶!后来读完这篇文章,我想再确认一下,我便跑去问我爸爸。由我预料到,我爸爸年轻时也是像书里描写的一样。由于我爸爸小时候住在乡下,连米都卖不成,天天只能吃番薯过日子,只有偶尔才能吃到一次香喷喷的白饭。


书里还描写了当时的面包,硬得如石头,上面还出现红绿和黑点斑驳的色素,让我想象就倒胃!这种食物怎么能吃啊?当时的人们只要有一块鸡肉,几条鱼翅下饭吃,就已经乐不可支。我爸爸曾经对我说过:“但当时在街上都看不到胖子,全部的人都瘦得像只猴!”这是我也明白为什么了。


日治时期有许多人都饿死,因为营养不良而患病,又没钱治病,只好等死。读到这里,我不仅为当时的人们感到心痛。正如书里所写的,有些人的肚子胀到像个大圆球,四肢却瘦小如柴。现在。这些情景在一些国家还是能看到的,比如非洲。


现在在21世纪里,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。走在街上,如果你仔细观察,瘦子是越来越少,而胖子是越来越多。现在什么麦当劳,肯德基以及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都有,人们再也不为健康而着想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而且还非常挑食。不吃水果和蔬菜,光吃垃圾食品。


现代的人也浪费食物,吃不下饭就扔掉,多浪费啊!在贫穷的国家里,连一粒米饭都不放过,而我们却在这里浪费食物?!我们也应该反省反省了吧!
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,
只要看到饭粒就蹲在地上捡米